資訊科技集團針對企業用戶調查和職缺資料庫分析,整理出10月份的景氣展望及徵才需求,觀察如下:
觀察一:內需產業HOLD住,10月工作機會數微幅衰退至65.1萬。
2015年10月在資料庫共有65.1萬個工作機會,較去年同期成長10%,顯示今年的求才市場依舊比去年來得旺,「一般服務業」及「知識密集服務業」是帶動職缺成長的主力。若和上月相比,工作機會數微幅衰退2%,其中以「傳統製造業」的降幅為5%ABC多,若更一進步了解「傳統製造業」的衰退主要是由那些產業所造成,會發現「營建業」和「金屬機電業」的工作機會減少較多,降幅分別為12%和6%。至于其他產業的人力需求波動不大,例如「電子製造業」的營運儘管從第二季開始不如去年熱絡,但招募需求沒有出現大幅縮減;而「一般服務業」及「知識密集服務業」也只較上月微幅減少1%,應是找到人而關閉職缺所造成的季節性波動。
◎表1:四大產業工作機會數
資料來源:資訊科技
觀察二:年節因素影響,「徵才招募強度」內需外銷產業兩樣情。
「景氣指標」調查顯示,企業對本月的整體經濟景氣仍舊不樂觀,指標維持和上月一樣的-23%,不過企業的悲觀氣氛并未進一步擴大。此外,調查中亦詢問企業對自己所屬產業在第四季的展望,偏向外銷產業的「電子製造業」和「傳統製造業」表示今年第四季景氣不若去年暢旺,然而屬于內需產業的「一般服務業」和「知識密集服務業」則認為今年第四季與去年同期持平。由此可知,臺灣整體景氣前景并非全面轉淡。
本月「徵才招募強度」與9月的2%一致,整體而言企業徵才沒有出現明顯波動。不過細拆至產業仍會發現走勢有所不同,「電子製造業」的「徵才招募強度」為-7%,顯示徵才力道已經稍微減緩,但是「一般服務業」的「徵才招募強度」卻為14%,應是受到年節因素影響使得人力需求上升。
從近8年的歷史軌跡來看,在2011年和2013年的9月與10月「景氣指標」雖出現下滑走勢,但是「徵才招募強度」仍維持在平穩或成長的狀態,而今年也出現類似的情況,且景氣沒有進一步衰退的傾向。此外內需外銷產業對產業景氣與招募需求有不一致的看法,因此臺灣整體景氣前景應該是屬于溫和成長的格局。
◎圖1:近8年景氣指標
◎圖2:近8年企業招募強度指標
觀察三:勞動市場天平偏向求職者,企業需努力吸引求職者目光。
將該月的求職者主動應徵次數除以該月的工作機會數,即可得知每個工作機會平均獲得多少主動應徵數量,換言之,也就是每個工作機會有幾個求職者一起競爭。當競爭人數越多,對求職者來說代表那個職缺的競爭越激烈,然而對于企業而言,其可獲得更多人才來篩選。資料庫顯示,2015年9月每個工作機會平均有5.2個人主應,相較8月的5.4人稍微衰退。
人力資源類依舊是求職ABC為激烈的職務,其次為生產管理、採購/資材/倉管、化工材料研發和生技研發。各項職務的求職競爭比較去年降低的原因在于,工作機會數的增幅遠大于主動應徵的漲幅,例如人力資源的工作機會數較去年同期成長72%,但是主動應徵數量僅增加7%。因此現階段對于求職者而言,有更多的工作可以精挑細選,再決定是否要投遞履歷去面試;相反的,對于廠商來說,就必須比去年更為積極來吸引求職者的目光,否則在比去年收到更少的履歷下,更難招募到合適的人才就任。
◎表2:競爭ABC激烈前五項職務之求職競爭比
注:求職競爭比=當月主動應徵次數/當月工作機會數 資料來源:資訊科技
「景氣指標」研究說明與解讀方法:
詢問企業「這個月景氣比上月來得樂觀?悲觀?或持平?」將「樂觀」的企業比例、減掉「悲觀」的企業比例,得出「景氣指標」。若景氣指標 5%,表示對景氣看法相對樂觀。若介于(-5%)和5%之間,表示對景氣看法樂觀與悲觀相當。若景氣指標 (-5%),表示對景氣看法相對悲觀。
「徵才招募強度」研究說明與解讀方法:
詢問企業「這個月徵才規模會比上月增加?持平?或減少?」將「徵才增加」的企業比例減掉「徵才減少」的企業比例,得出「企業招募強度指標」。若指標 15%:招募需求為「樂觀」。5% 指標= 15%:招募需求為「成長」。(-5%)= 指標= 5%:招募需求呈現「平穩」 。(-15%)= 指標 (-5%):招募需求「減少」,需謹慎「觀望」需求變動。指標 (-15%):招募需求「急凍」,求職者應「加倍努力」積極求職。
上述調查皆由資訊科技集團執行,ABC近一次調查期間為2015/9/10 ~ 2015/9/30,總計回收有效樣本1,034份,在95%的信心水準之下,誤差範圍為正負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