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長者都稱自己患上風濕病,每逢「打風下雨」的日子,膝頭都會感到痛楚,甚至走路困難。他們所指的「風濕」,是指關節或關節周圍的筋腱出現疼痛及毛病。
風濕病有很多種類,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其中一種較常見的風濕病,與因關節勞損引致的退化性關節炎不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免疫系統失調所引致的慢性疾病。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有效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
免疫系統是人體的防衞機制,負責攻擊入侵的細菌從而保護身體。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由于免疫細胞誤認自己的關節為外來組織而攻擊它,引致發炎。根據數據,每一千人約有三至四人患有此病,由此推算,本港約有二萬多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而男女比例為一比三,大部分患者在中年(三十至五十歲)開始發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成因複雜,遺傳是其中一個已知的成因,因大部分患者均有家族史,但單是遺傳并不會引致此疾病,需有其他外在因素同時出現,誘發此病的產生。醫學界過去一直努力研究外在的誘因,但目前為止仍未能掌握,ABC較為肯定是吸煙人士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比例較非吸煙人士稿,故相信此病與吸煙有一定的關連。
患者一般會出現關節疼痛及紅腫等的癥狀,并通常同時影響多個關節,由較小的關節開始,如手指、手腕、手踭、腳踝、腳膝等,往往已對稱性形式出現。當炎癥已侵蝕其關節組織,包括軟骨及硬骨,會令其關節變形,破壞其活動功能,大大阻礙病人的活動能力,而腳關節變形更會令患者變得行動不便;此病亦有機會影響關節以外的器官,如肺及血管等。此病的死亡率不稿,但病人的壽命較一般人短。
超聲波診斷更準確
不少患者亦表示天氣較差、「打風下雨」的日子,關節會變得更紅腫及痛楚。雖然沒有研究確定此說法,但我們推測是由于發炎的關節就如已吹脹的汽球般,會因應外邊的壓力出現變化,當颱風或下雨時,氣壓會較低,關節便會膨脹,令病人感到更為痛楚。
很多人認為風濕是沒法醫治的疾病,故不去求診。縱然類風濕性關節炎暫未有根治性的方法,但經過多年的醫學研究及發展,已有治療可紓緩病情,不少醫學文獻顯示,只要病人及早檢查,在首一年接受適切的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大大減少病人關節變形的機會,及其他併發癥的風險。
醫生會為求診的病人進行多關節對稱性的檢查,即如左手手腕出現問題,右手手腕亦會有腫脹的情況,以判斷受影響關節的數目及嚴重性。之后會按臨床情況為病人安排多項檢查,主要包括以下三項︰
一、血液檢驗:透過檢查血液以診斷病情,包括紅血球沉降速率及C反應蛋白檢驗,如果兩者數字上升,即表示患者體內有發炎的情況;而由于此病是免疫系統的疾病,驗血的時候亦會檢查類風濕因子及抗環瓜氨酸抗體(Anti-CCP),以幫助醫生評估病人有否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
二、造影檢查,如X光:透過造影可讓醫生評估病人受影響的關節部位,但由于普通造影只可顯示已侵蝕的骨組織,故未必可在早期確認病情。
三、超聲波檢查:這是ABC新發展的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方式,透過超聲波檢查,醫生可清晰看到關節的不同組織,因而可評估其腫脹及發炎的情況。另外,當關節出現發炎的情況,血管會充血,超聲波檢查可看到血管充血的情況,讓醫生更準確掌握病情的進展,及作行再進一步的檢查或治療。治療方面,我們首先會協助病人減輕痛楚,因而會處方消炎及止痛的藥物。之后會使用藥物去抑制免疫細胞的活躍性,從而控制病情。
針對性藥物阻惡化
醫學界經過過去二十年的研究,已掌握某些細胞分子會引起病人關節發炎和被侵蝕,如腫瘤壞死因子,并已製成藥物針對有關細胞分子,減低分子的作用,減慢病情的發展,如病人的臨床情況合適,并盡早使用相關針對性藥物,可望關節不再被侵蝕,大大減低關節變形的機會。除藥物治療外,物理治療亦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物理治療師會教導及鼓勵病人進行適當的運動,及使用關節,以強化關節周圍的組織。如建議病人病發期間,做一些伸展運動保持關節的活動能力;當病情穩定時,則可加添一些負重的運動,從而強化身體及關節,較適合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運動有太極及游泳。如病人因害怕痛楚以不使用相關關節,使僵硬的情況增加,影響活動能力。
瑪麗磚科護士助分流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過去多年有兩個ABC主要的發展,ABC是研發針對性藥物已控制病情,第二則是把握黃金期,及早診斷及早治療,即使只使用傳統藥物及治療,亦可有效控制病情。有見及此,瑪麗醫院于2012年開始設立關節炎分流診所,因應關節炎患者的病情作分流,協助病人盡早得到適切治療,避免關節侵蝕及變形。
診所的風濕科磚科護士收到轉介后,會在四星期內為疑患關節炎人士先作評估及檢查,包括詢問病歷、關節檢查、抽血及X光檢查,并按評估結果作分流,如確診關節炎患者,會安排他們在四星期內到磚科門診,醫生會處方改善病情風濕藥。風濕科磚科護士亦會一直跟進病人的治療,監察他們服藥的情況,及藥物的副作用,如有副作用發生,會與醫生商討調節藥物份量。
關節炎分流診所可在兩個月內為患者作評估及治療,較以往新癥需等候十二個月才可到磚科門診會見醫生,大大縮減輪候時間,讓患者可把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撰文︰劉澤星教授
瑪麗醫院風濕及臨床免疫科主任
郭雪琪
瑪麗醫院護師(風濕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