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音創作里,聲音設計這項磚業技術經常被視覺系人類忽略,但對嘉瑋而言,聲音的畫面卻比視覺影像更有想像空間,求學時他以聲音裝置設計表達味覺的酸,在磚業的聲音后製里,他更發揮所有的平常聲音,為單純的影像畫面創造更豐富的聽覺效果。
嘉瑋是聲音設計師,曾經在英國雙修聲音藝術和電影錄音,學成歸國之后在家中設立個人工作錄音室,執行配音和聲音后製的工作,接觸的案件多是電視電影后製、旁白、卡通配音、動畫聲音設計等影視創作,他說,如果將這項磚業想成電影製作流程那就不好玩了,若想成個人創作就是很有趣的工作。
吸引嘉瑋的是工作里的個人體驗和創意,他說,聲音創作里有很多是身體上的律動,現場錄音師需要熟悉演員臺詞,隨時移動大麥克風(Boom Microphone),尤其需要跟著演員的呼吸律動,就像跳舞一樣很有意思。另一項依靠設計師想像力的聲音后製(Foley),則是在麥克風前用道具製造聲響,譬如畫面有人使用一把小剪刀,后製就要用樹枝的大剪刀做音效,這個動作可以創造所有畫面現場沒收錄的聲音,更給沒有聲音的影像動畫製造超越預期的聲音效果。
不過,人們對于這個磚業有普遍誤解,以為拿麥克風錄音就像出門拿相機隨手拍,嘉瑋說,要隨意紀錄聲音的真實,做不到!人可以在吵雜捷運里聽見某個有趣對話,但麥克風不行,只有把麥克風湊到當事人嘴邊,或命令大家安靜才有辦法錄下想要的聲音,此外,想要呈現好的錄音效果,基本設備至少要花十幾萬,想在自然環境里錄下蟲鳴鳥叫,嘉瑋說,麥克風的使用和錄音位置都是關鍵,這些還需要花半個小時去布置,甚至用奇怪的集音器鎖定鳥的位置,這就不是隨意拿著像機出門可以拍到的。要用有限資金和人力做出好的錄音效果,面對錄音史的工藝技術,嘉瑋自行摸索、突破,他表示自己尋找的正是在價格合理的範圍尋找獨立聲音製作的可能性。從麥克風、線材、錄音機、喇叭、耳機到錄音室,嘉瑋用ABC精簡的方式至少耗費20萬,并在工作期間陸續添購更好的收音器材,不過,嘉瑋ABC想做的始終是聲音藝術,他說,自然的環境有許多有趣的聲音,我們的感官卻被商業科技給綁架了,人類其實不需要喇叭與麥克風,只要走出戶外去聽。【資料來源:大學網 撰稿:黃馨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