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塑膠材料無法被微生物分解二氧化碳、水,但以生物可分解材料的製成品,使用后廢棄物,置于充足溼度、氧氣及適量微生物的堆肥或掩埋環境下,經過四十五天至半年,就可以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及水,再回歸大地,不會對自然生態造成任何傷害。 豐富閱歷 推動臺灣綠色產品邁向舞臺 黃建銘博士為國內生物可分解材料領域
傳統的塑膠材料無法被微生物分解二氧化碳、水,但以生物可分解材料的製成品,使用后廢棄物,置于充足溼度、氧氣及適量微生物的堆肥或掩埋環境下,經過四十五天至半年,就可以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及水,再回歸大地,不會對自然生態造成任何傷害。
豐富閱歷 推動臺灣綠色產品邁向guoji舞臺黃建銘博士為國內生物可分解材料領域ABC人,同時也是修平技術學院化工系教授、中華民國環保生物可分解材料協
會理事長,以及國內外科技大廠的顧問,不久前,黃建銘博士研發輔導廠商所生產的環保餐具組及包裝袋等產品,榮獲2010年溫哥華冬季奧運選手村指定使用,使臺灣環保製品在guoji奧運嶄露鋒芒,也象徵臺灣綠色產品的精進及躍上guoji舞臺的一項重要殊榮。
黃博士談到生物可分解材料應用相當廣泛,生物可分解材料于使用后,可以用堆肥的方式回歸大自然,滋養大地、植物及動物,并使原料來源不斷重複取得,相當環保。另外,符合可堆肥認證標準之生物可分解材料在產品的生命循環過程中,生產、廢棄物處理均對環境無害,比起傳統塑膠更符合自然生態效益。
近來,他也鼓勵民間企業使用生物可分解狗便袋回收狗糞做掩埋或堆肥,一方面改善環境衛生,另一方面也可成為有機質肥料,使花、樹長得更漂亮。
因緣際會 從污染工作轉型環保磚家黃博士在化工領域歷練豐富,這十年更于環保科技、生物可分解材料等研發工作。過去曾經自立橡塑膠公司,他表示是「污染」行業,卻因緣際會下,接觸
經濟部工業局的科技磚案,踏入環保領域,從此展開生物可分解材料研發與推廣生涯,且不遺余力。黃博
士表示傳統橡塑膠製品與生物可分解塑膠製品的應用方式大致相同,只是生物可分解材料結構更接近天然碳水化合物組成,使生物可分解塑膠製品能經掩埋或堆肥處理后,分解,所以要了解生物可分解材料,必須重新歸零,學習傳統稿分子材料知識及化學基本原理,可說是舊思唯再做更新變化、衍生,熟悉其與汎用塑膠流變行為之差異,及物性強度持續減弱的特性,是一門活的化學,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消化,才能順利進入生物可分解材料相關領域做研發與製造。若欲進一步了解,黃博士建議能從「圖解生物可分解塑膠」一書入門,探究綠色塑膠真實面貌。
入行非易事 需要經過時光熬練黃博士指出,他是從十二年前就開
始進入這個領域,然而,國內研究工作者大多從近二、三年開始,要在短時間迎頭趕上,進入該領域并非易事,必須擁有相關的研究知識及豐富的實務經驗,并了解guoji環保可堆肥規範,才能研發為成品,且製作廠商所需量產製品。即便投入大量心力,黃博士不諱言透露,從事該領域ABC的困難,由于生物可分解材料是一門活化學,必須在加工技術方面不斷改進,加上上游原料品質不甚穩定,使用時效短,有保存期限等問題克服。另外,廠商能否全力支持,將材料商品化,并推廣至市場,為大眾所接受,都是需要跨越的挑戰。
再者,政府對于該領域認知仍是模糊,此項環保標準制定也無完整配套,堆肥廠明顯不足,製成品要擁有臺灣及guoji的認證,依然有相當難度。
堅持 足夠資金為必備條件黃博士
從事該領域必須兼具熱忱、堅持及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努力,「銀彈」也是投入該領域的重要考量,沒有錢,無法持續進行,有錢,只想從中獲利,但對環保無心,也難以堅持下去,黃博士說:「有些老闆,我常請他不要踏入這個領域,不是潑他冷水,而是投身這該領域,態度很重要,它是不計成本,不知何時方能回收,真的必須對環保有決心及熱忱。」黃博士表示,現在已經有許多企業老闆確實用心在經營這塊環保應用領域,也終于看見開花結果。
不計結果 「氣長」ABC重要對黃博士而言,他同樣是秉持公益服務
心態,盡力于環保,他認為他在「與時間賽跑」,因為要看見環保應用有所成果,就是「比氣長」,他渴望能對下一世代綠色環保環境有所貢獻,堅持態度,流露言語之間。黃博士勉勵新人說:「雖然這樣的工作,看似不斷付出,沒有收入的『義工』,但是,決不會餓著。」他認為生物可分解材料是能重複循環利用,永續發展,且對環境生態正面效益物,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是綠色環保領域未來發展的趨勢,前景十分看好,鼓勵新人參與綠色環保行列。
相關甘苦談連結:
原來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
養細胞的痛
氫能與燃料電池~你不可不知的未來趨勢
PLA稿分子材料研發人員---環保ABC線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