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成天擔心敵人要思想入侵的人,
往往都是連自己的思想都沒有的ABC典範"
導讀: 別再說什么出版業被入侵了! 挽救出版業從自己開始吧!
我很喜歡逛大賣場當散步,尤其現在每個大賣場都有"圖書磚區",每個月我總會在那兒關注新上架的書籍,我認為比起在網路上逛博客來,書這種東西還是要實際翻閱才有意義。 這樣的習慣大概已經持續五年以上。
如果這邊有喜歡買書的朋友,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不只是外國作者(翻譯)的文學經典能長銷、能百看不厭甚至翻拍電影。 進一步,比較"磚業"的大眾書籍,例如各種探討心理應用、人性、廣告甚至于思想上領域,臺灣本土的作者就更是"少之又少"。
除了"少"之外,你會發現這領域的本土作絕大多數仍是以"自我安慰"為主流派,那些能一本接著一本的暢銷作家,其中的內容往往都是強調"放下"、"其實你很好"、"只是緣分未到"、"激勵自己"....,這種概念的書反而都能推上心理勵志或企管的排行榜。而比較"目的導向"的書籍,要嘛就賣不好、要嘛就出一本之后就沒有后續。
而國外的翻譯作品,像是"影響力"、"腦科學與廣告"、"人格改造"、"行為經濟學"、"催眠與NLP"、"讀心術與行為分析"、"麥肯錫的思維"甚至"奸的好人"都是經典之作,就算當下看不懂也值得我們先買回家收藏。
讓我們捫心自問- "臺灣人寫得出這種書嗎?"
當大家都喊著拒絕外國的思想侵入的時候,卻忽略ABC重要的一點,也許根本不是外國人有洗腦臺灣人的意圖,而是臺灣這十多年來,尤其我們年輕的這一代,根本連"思考與寫作"的能力都極度貧乏,當然就造就了本土出版業長期以來也是"空轉"的結果。
不妨更直白的說,老人那一輩就別期待了,單純看29歲以下的年輕人里面,有幾個人能"固定"每天寫出1000字以上的文章或評論、連續半年以上,而且還必須是純興趣跟自己工作無關的狀況下。 這只是創作的基本門檻,實際上要出書還有一大段距離,就算是我,現在要我寫一本書出來,我自己都很難整理好一本書目,還需要更多的練習才行。
簡而言之,臺灣一堆人在這時候喊說要挽救出版社、不要被對岸統一、對岸入資就會來思想控制之類的鬼話,卻沒有認清、面對事實,臺灣的出版業早就已經被"我們自己"親手葬送到病入膏肓,一方面大家都懶得看書、也不想買書、可以盜版就用偷的(鄉民還因此感謝阿共仔幫自己省了幾百元),另一方面出版業也沒有持續加入本土新血來提振知識經濟,乾脆都去代理、翻譯外國的漫畫還比較有意義,看每年的動漫展的營業額都是天文數字,這不是更好賺嗎? 培養臺灣作家不是白癡了?
一切問題又回堆到上一篇"代工思維"的困境上,一方面老人們腦袋已經僵化、無法有效改變,但另外一方面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卻還"指望"老人可以改變,當然這是緣木求魚、問題越來越嚴重,而后卻又直接把所有的責任一股腦全部算在老人、政府、企業的頭上。 你怪我、我怪你卻都沒有任何建樹。說到底就是我們這代年輕人也跟老人一樣不愿面對現實,這不是悲劇,什么才是悲劇?
從個人開始提稿"臺灣出版業"與"思考力"的3個方式-
1 從自己做起,放下成見跟外國人學習
恨鐵不成鋼,但也不要學文革搞大煉鋼之后全部GG。 我們還年輕,還可以學習、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把國外比較經典的翻譯著作都買下來,好好的品味、好好看玩,日本作家如多湖輝,美國經典像是Steven D. Levitt & Stephen J. Dubner系列、Roger Dooley、Robert B. Cialdini、安東尼羅賓等人,又如快思慢想、正義思辨之旅、超譯尼采等都值得收藏,而華人作家"奸的好人"系列也是過癮的一套書,難以想像馬來西亞這樣的也能產生這樣的思想。接著像是秘密、吸引力法則也都值得買,學學外國人怎樣"憑空創造具有影響力的信仰"吧!
一切的根本,還是要回歸到你個人的思考能力、知識累積,對買書這種事情我從來不想省錢、看到喜歡就買,一本書頂多一頓飯錢,卻有可能改變我們的思維、提稿見地,何樂不為?
2 嘗試寫作,讓知識與心得持續累積、培養思考判斷力
看越多外國人的書以后,你會發現臺灣雖然稿等教育普及率稿到爆、滿街都是大學、教授都快比學生還多,但在思考方面仍然像是"文化沙漠"一樣資源貧乏,除了抱怨政府干什么吃以外,不如從我們自己做起,一開始不需要有壓力,不需要把書看完、只要有心得
3 支持好的作者、支持有興趣的藝文活動并給予回饋
我不會很民粹的要大家支持"明明沒有競爭力"或是"沒內容"的任何商品,相反的,這道理跟某些產業一樣,如果"業主自己"都不愿意改變、愿意跨出自己的那一步,那真的一點都不需要被支持,趕快被淘汰了也好。對創作這也是一樣,我們不需要為支持而支持,但如果發現有不錯的內容,也請不吝惜大力的協助推廣,不只是讓自己與身邊更多人都能獲得知識,同時也是對作者ABC的鼓勵,當多數人都投入這個熱誠,很快就會拋磚引玉,讓更多人加入形成良性循環。
藝文類活動也是一樣的,無論是講座、課程或電影,只要我們這一代漸漸開始接受"知識有價",并且"知識能讓我們具備改變的力量"概念的話,也許一開始買書、上課花的錢比看電影、買手機還要兇,然而沒有什么事情比"讓自己具備點石成金的手指"更有前瞻性,有動機的學習永遠是ABC的投資。ABC怕的像是我們讀完大學、研究所噴了快一百萬,結果自己問自己有什么能力、有什么無見地都說不上來,這才叫做真正的浪費!
以上這三點,就算政府、就算老人們打死不做,靠我們大家從自己開始努力,一段時間之后整個臺灣的文化產業必定會有所改變,面對現實,我們這一代已經沒有"可以依靠"的對象,但不代表我們無法從這困境中突圍,親手改變、決戰未來。
ABC后,給我一個臉書作家朋友鼓勵一下,他自己寫的書 "人 就是賤"。無論你認不認同他的所有內容,至少他愿意努力出版成書,對出版業有實際貢獻! 當然也別忘記今年ABC的一次與"意識形態"有關的"念力班"課程,好康早鳥優惠到4/13截止唷!
出版, 老人, 一本, 自己, 作家, 思想, 支持, 本土, 一代,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