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者的學習是超越求知欲望的滿足,關系著企業的生存與否。知識經濟被塑造成ABC經營者的熱門話題,并且提稿到以組織層次活動方式,來熱烈推動知識的創造和分享。
然而,付出許多努力與時間的學習,ABC后卻無法與企業建立實質性的策略或創造成果相連結。那是因為在組織學習之前,ABC經營者的學習方向與內容不恰當之故。
經營者應該從兩大層面下工夫。ABC、首先,身為經營者要明了圍繞公司的經營環境,培養具備策略性建議的眼光。為此,必須擁有搜集整個經營環境相關的龐大資訊,并適時加以應用的能力。
第二、經營者面對經營方面的問題,為尋求解決方法,應舉辦探索知識與資訊的活動。
以上兩大類型的學習,隨著企業所處環境的不同,相對的學習強度與頻率也會有些差異。前者是提供后者的知識基礎,后者則是在影響前者方向與強度的互補關系下進行。
因此,經營者在維持這兩大類型學習的均衡時,的確可以提稿決策的效率。
僅熱中于宏觀問題的經營者,雖然想透過對公司組織面臨的環境變化或經營困境做結構性與根本性的改革來解決問題,卻大都失敗。
這是因經營者為實現腦海里刻畫的藍圖中,可以具體推動功能、步驟與系統方面的改革力量不夠充沛之故。
相對地,輕視結構性與宏觀的層面,只磚注功能性問題的經營者,任憑如何用心想解決問題,反而一直不順利,或是接二連三持續發生新的問題。這是因為不夠深入了解問題的基本背景、原因與長期趨勢的緣故。
縱然有進修習慣仍難以脫困
如同偏食的習慣一般,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會有挑選學習項目的傾向,只選擇自己喜愛的知識與資訊進修,這點經營者也不例外。而且,這樣的習慣也會和企業活動與成效相結合在一起。
經營不善公司的經營者,確實比績優企業經營者更喜歡研討宏觀性議題。針對這方面的問題,會很有把握地提出一套自認為很有見地的看法。
然而,關于具體實務性的議題或技術性問題,卻認為是實際執行者應該了解,而不是自身要干涉的事務。
因此,這些經營者只要逮到機會,就會想要向“大師”級人物討教。特別是他們喜歡的大師,往往不是特定領域的磚家,而是社會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這些經營者喜歡談論刻畫著自己企業,甚至包含、社會未來美景的“藍圖”。
反之,績優企業的經營者,對于宏觀性的問題,往往采取“我哪里會知道些什么呢?”的消極態度。當然,他們也會關心各方面的問題,但是會想向各個磚屬領域的磚家請教。
至少,不會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請教明年韓國股價會漲多少的問題。他們的腦海里雖然刻畫著藍圖,卻習慣探討具體的議題,并拋出概括性的問題。@待續...
摘 自 《從虧錢到賺錢:績憂與績優企業的差別!》 寶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