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細血管出血
毛細血管出血呈小點狀的紅色血液,從傷口表面滲出,看不見明顯的血管出 血。這種出血常能自動停止。通常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傷口周圍皮膚后,以消毒 紗布和棉墊蓋在傷口上纏以繃帶,即可止血。
—、出血
(一)出血種類
止血前需檢査清楚出血情況,根據出血種類而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
1. 毛細血管出血
毛細血管出血呈小點狀的紅色血液,從傷口表面滲出,看不見明顯的血管出 血。這種出血常能自動停止。通常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傷口周圍皮膚后,以消毒 紗布和棉墊蓋在傷口上纏以繃帶,即可止血。
2. 靜脈出血
靜脈出血呈暗紅色的血液,迅速而持續不斷地從傷口流出。止血的方法和 毛細血管出血大致相同,但須稍加壓力纏敷繃帶;不是太大靜脈出血時,用上述 方法一般可達到止血目的。
3. 動脈出血
動脈出血來勢兇猛,顏色鮮紅,隨心臟搏動而呈噴射狀涌出。大動脈出血可 以在數分鐘內導致患者死亡,需急送醫院搶救。
114
上霣
(二)動脈出血的止血方法
1. 指壓止血法
用拇指壓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使血管被壓閉住,中斷血流。在不能 使用止血帶的部位,在身邊沒有器材或緊急情況下,可暫用指壓止血法。
2. 采用加壓包扎法止血
傷口覆蓋無菌敷料后,再用紗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疊成相應大小的墊, 置于無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繃帶、三角巾等緊緊包扎,以停止出血為度。這種 方法用于小動脈以及靜脈或毛細血管的出血。但傷口內有碎骨片時,禁用此法, 以免加重損傷。
3. 采用止血帶止血法
四肢較大的動脈出血時,用止血帶止血。ABC用較粗而有彈性的橡皮管進 行止血。如沒有橡皮管也可用寬布帶以應急需。用止血帶時,首先在創口以上 的部位用毛巾或繃帶纏繞在皮膚上,然后將橡皮管拉長,緊緊纏繞在纏有毛巾或 繃帶的肢體上,然后打結。止血帶不應纏得太松或過緊,以血液不再流出為度。 上肢受傷時縛在上臂,下肢受傷時纏在大腿,才會達到止血目的。
注意:縛止血帶的時間,原則上不超過一小時,如需較長時間縛止血帶,則應 每隔半小時松解止血帶半分鐘左右。在松解止血帶的同時,應壓住傷口,以免大 量出血。
(一) 骨折常見癥狀與體征
① 疼痛:較明顯,動則加劇,可引起休克。
② 畸形:與健側比較,有成角、變短等異態。
③ 活動失常:失去正常活動功能,而在關節以外的地方出現異常活動。
④ 腫脹:傷后不久便出現,也可成血腫。
⑤ 壓痛:骨折處壓痛ABC明顯,軸線撞擊時骨折處劇痛。
⑥ 骨擦音:輕微活動或推摸局部時,斷端會出現骨摩擦音。
(二) 診斷
根據受傷的情況,癥狀及體征可作如下診斷:
① 閉合性單純性骨折。骨雖已折,無明顯移位,周圍軟組織無嚴重損傷。也 沒穿破皮膚。
② 開放性骨折。骨斷端穿破皮膚外露,易感染,須注意保護傷口,勿受污染。
③ 復雜性骨折。骨斷端刺傷神經、血管、內臟,影響關節,產生嚴重癥狀。這 些情況也可由于救護或搬運不當而引起,必須注意防止。
115
戶外運動與拓展訓《
④ 單純性關節脫臼。
⑤ 復雜性脫曰,合并有關節骨折等情況。
(三) 現場救護
① 止血、止痛以抗休克。
② 制動,以防發生其他損傷。
③ 對開放性傷口進行沖洗、包扎、防感染,應在數小時內送醫院手術及注射 抗破傷風血清。
(四) 制動方法
① 夾板固定。利用夾板固定之前,應先將骨折遠端稍加牽引,然后固定,松 緊要適度。
② 自體固定。沒有夾板或其他可代用材料的情況下,可利用傷者自己的軀 干及肢體用三角巾或繃帶作臨時固定,如上肢固定于軀干,下肢利用健側來作
固定。
③ 其他物體固定。利用其他有一定硬度、韌性、長度和寬度合適的物體,代 替夾板作固定。對脊柱骨折或有此懷疑之傷者,勿急急忙忙地將其從地上“救 起”,應以硬床板搬運,需幾個人同時將其翻轉到床板上,翻轉要同步,勿使脊柱 發生扭轉,嚴禁徒手搬運或徒手將其抬到擔架上。搬運時,ABC采用俯臥位,若 仰臥位則應在傷處加襯墊物,使脊柱呈過伸姿勢,勿使發生扭轉和前屈彎,以免 損傷脊髓而造成截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