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園區工作,有著不錯的待遇,住在人人稱羨的住宅區,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卻好像被困在籠子里,總覺得缺了什么,生活就是這樣嗎?王晴甄想起在園區的日子說:沒有做真正想做的事會很痛苦。
文/特約記者林芝宇
臺灣的ABC南邊,有座小小的恆春古城,古城的南門邊,有間小小的雜貨店,門口擺著阿公時代載貨用的老腳踏車,車上掛著古趣的霜淇淋扛棒,一踏進門就被親切的問候一聲「哩賀!」,瞬間被古早時光包圍。正在吧臺內忙著手作霜淇淋的是余滋仙,總是開懷大笑的招呼著,她的熱情好比恆春的豔陽;拿著彩色粉筆手畫黑板的是王晴甄,古意的外表下其實是個大畫家,從古早老物的翻新保養到簡單的木作水電,喜歡動手自己來。
怎么也想不到這兩個搭擋是來自新竹科學園區的工程師助理技術員,滋仙自嘲以前在園區是女工,著重產能與效率的工作性質,每天面對冰冷的機器,雖有還不錯的待遇,住在人人稱羨的住宅區,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卻好像被困在籠子里,加上日夜顛倒的工作環境讓身體健康發出警訊;晴甄心里也一直有個聲音問自己,在園區賣力工作將近二十年,為了更好的收入、為了更好的稱號,難道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曾為同事的兩人決定一起跳脫,騎著摩托車環島,重回自然,做回自己。
兩人嚮往陽光、自在地生活,跑遍全臺灣決定落腳恆春,都還不知道要在這里做什么過活,就先把新竹的房子賣了,在恆春租一個小店面,滋仙笑著說:「當初也不知道店里要賣什么,在玩也在試啦!」。
晴甄小時候阿嬤家就是開雜貨店,滿滿的零食餅乾糖果、在店里四處奔跑、陪阿嬤顧攤偷聽大人聊天,是童年ABC幸福快樂的時光,也因為小時候ABC擁有的玩具是阿公從燒焦的垃圾堆中撿回來,想玩什么都得自己動手做,拆解玩具、修理紅白機,造就她的手上功夫;從小愛畫畫的晴甄還當過出版社的漫畫助手,扎實的磨練畫功,現在店里布置的木作、老木柜的小吧檯、手繪招牌通通出自她手,還擺滿晴甄長年搜集來的古早味玩具、老時光生活道具。想起在園區的日子,只見她淡淡的說:「沒有做真正想做的事會很痛苦」。
滋仙則是個綠手指,在二樓院子種了檸檬、金桔、百香果、雞蛋花 擅長處理食材的她運用恆春滿州在地特產的港口茶,研發出每日手工現做海霧茶霜淇淋,幾度失敗倒掉的原料超過萬元,就為了做出忠于原味、濃厚而不膩的味道,還有自己做的冰釀檸檬、手工熬製藍莓醬,盛夏時還有罕見的三十年老叢胭脂椰子,被內行人發現全部帶走,都是滋仙精心挑選手作的在地好食材。
就這樣,晴甄負責店里的美感擺設、打造氛圍的老物,滋仙負責做好吃好喝的,好像還少了什么?
剛下恆春時,滋仙曾做過民宿管家的工作,有一次被大陸游客問說:「為什么來臺灣玩,從九份、淡水到墾丁的紀念品都長一樣?好像同一間工廠出來的?」。恆春的確很少見到臺灣在地手作的東西,滋仙認為,臺灣各個角落都有很多很棒的手作產品,她想讓更多的作品被看見,于是和晴甄兩人跑遍全臺灣的手創市集,一一拜訪每個創作者,創作者大都很有個性、天真浪漫,也不隨便把東西給實體商家賣,認為自己手作的是作品而不是商品,喜歡手作也自己手作的兩人,用心對待每個作品,將臺灣手作的溫度帶進恆春。
晴甄和滋仙以前在園區面對的是機器,現在,在這間號稱很臺的雜貨店,找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她們說:「有溫度,才會有故事」。
曾經被當地人說是搞不懂在賣什么的雜貨店,收到了來自各地游客的感謝,讓他們看見臺灣的美。從有到無,再從無到有,滋仙說:「先踏出去!作了就知道下一步!」,繼續在恆春用她們的方式散播著溫暖和歡樂。
*王晴甄&余滋仙:每個大人都要讓自己再當個小朋友,真心的開心的玩!
(歡迎轉載,請注明文章出處為)
*看更多【說工作】磚欄系列,了解別人怎么面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