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錄音機的年代,班上每五個人錄一捲只有聲音的「空城計」,原本只是老師的「引起動機」而已。的確,引起動機,我開始嚮往配音的世界。
臺灣的配音有多普遍?轉開電視頻道,動物星球,卡通,每臺都有撥的韓劇,綜藝旁白,商業廣告等等,全部都有配音;有些明星的口條不好,或者有特殊口音,這也同樣需要配音。如此的普遍,但卻是一群不受重視的苦命人。
上各大論壇去看,總是很多人討論「配音」這件事,批評為什么韓劇要配音?原音重現比較好阿。當然是比較好,演員自己詮釋出的味道,是別人無法模仿的,但要顧慮中南部的民眾阿,跟不上字幕的時候至少還聽的懂!電視臺也希望能夠因此有更多收入;也有人抱怨配音員很少嗎?為什么聽來聽去就這幾個人,是沒有別人了嗎?對阿!沒有別人了。臺灣不像國外將配音視為一個獨立產業,我們是附屬的「配」音,自然不受到重視,因此電視臺只會請少數的配音員,擔任劇中所有角色來節省成本,一個人能有很多聲道沒錯,但也有jixian!還有人會質疑為什么配音人員的對白,和劇中人物的嘴型對不上?這就的確是配音人員功力的問題了,和經驗值相關,但由于人少導致難度提稿,偶爾犯錯是難免的。
「不過就是配音嘛?有什么難。」我以前也這樣想,但現在可以斬釘截鐵的保證,要有一口「有表情的聲音」絶非易事!咬字要注重「輕重緩急」及「抑揚頓挫」,像詩歌朗誦一般清晰卻得力保自然流暢;錯別字絶對是不允許的,每個字的發音和讀音都必須掌握;讀稿和理解的能力也是配音員的要務,「速讀」的培養能夠加快效率,多了解自己的戲份就能減少錯誤發生,磚業知識的必備,除了參與「配訓班」學到配音的方法外,「跟班」制則可以累積臨場經驗,看前輩們是如何在錄音室展現磚業,聽著原文和角色產生同樣的波動,將情緒帶進自己的口白里。熬個七八年才算正式的配音員,想要掛上磚業的頭銜,得在往上加個兩三年才行,所以說配音不簡單,要是容易就不會人那么少了。
不容易而且沒有保障,才會讓配音圈那么小。我們不屬于任何公司,也沒有工會,薪水是按件計酬,但也不是每個月都可以拿到,要看客戶有沒有拖款的習慣。我們不像日本的「聲優」,他們有健全體制,還有經紀公司,就如同演藝人員一般,進來才發現真是差很多。
但我還是站在這里,從事著自己熱愛的工作,并且努力捍衛著該有的權益。前輩們都在努力爭取,后輩更不應該退卻,有天,相信我們一定會跟上別人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