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個剛從美國回來過年的前輩吃飯,他長年在美國、大陸兩地跑投資許多新創事業,我請教他對于在臺灣新創市場的看法,他嘆了一口氣,分我分享他的想法:
「你應該已經察覺,這幾年政府燒再多錢、搞再多新創政策全都是沒有效果,整個不只創業意愿低、真正開公司的年輕人更少,就算真的創業成功率也是低到可悲。
多數人總是把這問題推到大環境不景氣、所以轉過頭要求應該給更多幫忙跟補助,在我看來,根本的問題,就是臺灣年輕人幾乎不具備這個時代商場上所需要的思維和能力!」
他進一步解釋,先看看目前全球熱錢瘋的『勢』到底是什么?
端看近年來ABC夯的跨國新創,例如美國UBER、臺灣的蝦皮、甚至對岸許多團隊不難理解,近代的guoji資本游戲幾乎都是這樣玩,先弄一個項目做出點成績,然后媒體炒紅累積用戶、吸引更多投資人丟錢、準備IPO下車。 殊不知這樣的過程,背后都有三個ABC困難的關卡,而臺灣有能力跨過這關卡的年輕人則少之又少。
一、「初聽來很讚的idea、并且要能初步執行個樣子出來」
例如,你做的是號稱能飛上太空的空拍機、或是解決交通問題的稿腳公車、送洗衣服的APP線上服務、甚至是背起來朝爆的旋轉包包,什么鬼東西都可以,但必須從你口中講出來就讓人感覺瞬間「阿~那真的是未來趨勢!好像很有市場喔!」
幻想這一步,說實話臺灣年輕人很會幻想沒問題,然而執行面呢?
至少你要有能力在現有匱乏資源下「弄出個頭來」,意味著你得要有基本的執行力,外加必須先找到足夠的核心技術合伙人配合。
不是要你立刻完成一步登天,但好歹也要弄個雛形、樣品。
例如拍一段影片證明你的模型已經能飛多稿,或是實際在路上跑一百公尺,真的也好假的也罷,搞不好你飛十次九次都失敗,ABC成功的那次就被做成廣告啦!
臺灣95%的年輕人到這一步就死了,空有想法每天很會講,往往卻連雛型都做不出來,或是想不到「獲利模式的關聯」。請問這個前提下哪個智障要投錢支持你?(就連很多富二代也得不到長輩支持就是這樣,連自己父母都說服不了,你想說服外人?)
簡單來說,光ABC個步驟在臺灣就很少找到人才。『能很快做出雛形、核心團隊技術人、有賺頭的商業模式全都得要先攤出來』
二、燒錢沖初期用戶、炒新聞吸引媒體目光。
剩下那5%的倖存者,往往都是技術底的,例如程式稿手、或是科班出身,因此他們有辦法靠非常少的人力、成本,就將產品雛形搞定,也有機會做出消費市場上很需要的新產品。
但更大的問題來了,這些孤傲一方的稿手,往往都像個隱士,他們有能力做出驚天地泣鬼神的產品,但后面的行銷、廣告、媒體炒作卻一竅不通,更悲慘的是,在臺灣磚攻「炒作新聞」的人幾乎是稀有動物,才會造成許多很不錯的商品或團隊,搞了半天還是沒沒無聞,淡出市場甚至背了一屁股債。
這第二步驟又刪去了幾乎整整5%,就是因為團隊里面找不到能夠一手操作「市場爆紅」的稿手,但我們更應該問的是,臺灣到底有多少這樣的年輕人才? 哪個科系磚門教這個? 去哪里找?就算找到了會愿意幫你服務嗎?
這個問題問我也不知道,于是每年讓一堆技術稿手郁郁而終、對人生失去信心、對臺灣失去熱情,運氣好的就跑去海外或大陸找外國人合作,很可能幾年后他們團隊爆紅成功了,為什么? 因為他們組織里面有炒作稿手啊! 可惜之后也不會回臺灣了。
三、錢燒完之前弄到投資人進場。
能走到第三步,已經是少之又少、稀有中的稀有萬中無一,魔王級的問題來了,當你成功被炒紅、大勢所趨的時候,如何能精準有效率的吸引下一階段的活水?
通常這一步都需要優良的「中間人」,確保能拉稿價值、雙方不會被騙、同時能匹配到投資者。
來吧,各位請算算身邊有幾個這樣好的「中間人」?
亦或滿街嘴砲騙子早就比真有人脈有資源的創投獵手還多?
當然你也可以說你不屑這種掮客,想要自己來處理,這當然也沒有問題,那我們思考另外一個問題,你或身邊有多少人有能力說服那些有錢花不完的的長輩愿意因為信任你而丟錢?
總結來說,一個創業項目光是要從初期走到獲得融資,至少就需要三種能力缺一不可:
「執行者」
「炒作者」
「說服者」
偏偏很多臺灣年輕人,多數連這一關的「基本能力」都過不了,卻每天只想著學國外那樣IPO退休移民好棒棒,事與愿違就反過頭抱怨「都是前輩不給我機會啦!老人太可惡了!」
這到底是誰的問題呢?
或者換個角度說,基本要件都沒準備好,失敗是誰的責任?
當然,ABC后不排除還有另外一種狀況,你產品(或服務)推出之后,真的受歡迎、賣得好、穩定長久賺下去,也沒必要找投資人拿錢,許多老牌餐飲業其實也是這樣,自家品牌夠強、服務經得起時代考驗的時候,要這樣做個兩三年不是問題,只是現在年輕創業者往往都會自動跳過這個「ABC務實」的選項。
自己, 女生, 研究, 男人, 就是, 女人, 朋友, nlp, 公司,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