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尿布嬰兒網站”(diaperfreebaby.com)就是這個倡儀的主導。目前,美國已經有上千 人通過這個網站來學習如何教會寶寶使用尿壺、便盆和坐便器,這些父母們列舉了一大堆這樣做的好處:再也不用為換尿布手忙腳亂,再也不用把大把大把的錢花在尿布上,再也不用把臭哄哄的尿布塞進垃圾桶。“擺脫尿布”的倡導者們建議在嬰兒約六七個月大時,開始學習上廁所,并訓練寶寶把自己的要求通過聲音或動作反映給父母。
瑪琳達羅斯坦是推廣這波嬰兒免包尿布風潮的主力之一,也是diaperfreebaby.com創辦人之一。 她在生下女兒漢娜不久,就向她演示如何使用兒童坐便器。ABC初三個月,羅斯坦為女兒包上尿布,適機把她帶到坐便器上。然后通過發出噓聲來刺激孩子小便,發“哼哼”的聲音鼓勵她大便。她使用一種被稱為“消除溝通法”(elimination communication)的方法與女兒就上廁所進行溝通,現在七個月大的女兒已經可以跟她溝通,用各種聲音或手勢來向媽媽表達想上廁所。
“我很擔心環境污染問題。”她在接受采訪中說,“個人積蓄也是一個大問題,但主要是藉此能和孩子有更親密的關系。” 羅斯坦和其他支持者稱,早期廁所訓練是一種適合嬰兒生理規律的方式。“擺脫尿布嬰兒網站”上這樣寫道:“消除溝通法是溫和、非強制的,是考慮到嬰兒興趣和需求的。”
但是過早的對嬰兒訓練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效果會不會穩定長久,這在醫學界一直是有爭議的。 這里我們再看一看耶魯醫學院心理學家格塞阿做過的一個有名的實驗:他有一對雙胞胎女兒,他將大女兒“T”從46周開始進行走樓梯訓練,而小女兒“C”依然在床上玩耍。3周后,T已經能走5個臺階,52周時,T已經可以從ABC個臺階走到頂端,而小女兒C則一個臺階也上不去。接下來,他又教C從52周起開始訓練,兩周后,這對雙胞胎姐妹的“成績”一樣。這個實驗說明,小孩子內在的成熟程度起著很大作用,訓練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寶寶生理成熟為限度的。同樣道理, 大小便的訓練也同樣受寶寶成熟度的制約。在孩子神經、肌肉尚未發育成熟,孩子的認知和語言理解能力也不成熟的前提下,承受復雜的排尿訓練,反而會造成嬰兒排尿紊亂,對嬰兒造成傷害。還有一些父母懷疑這種想法是否實際,因為工作忙碌的他們根本沒空監控嬰兒每次上廁所的時機。
美國育嬰暢銷書作者本杰明?斯珀克說,過早的如廁訓練可能產生反作用。雖然父母能夠把嬰兒放到坐便器上大便,但這并不是真正的如廁訓練,因為嬰兒僅僅是作出習慣性反應而已。“這是一種輕度的訓練,不能幫助學習,因為嬰兒并不真正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他在書中寫道,“一些像這樣很早接受訓練的嬰兒更容易在今后通過拖延大便和尿床來進行反叛。”
波士頓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安史泰勒更指出,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大多數的家長并沒有充分的時間與精力來訓練幾個月大的小寶寶不包尿布,因此過早過度地要求小嬰兒,恐怕只會對親子關系帶來壓力。(文/羽倩,摘自《醫藥生活》雜志)
(http://www.tic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