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臺南公園旁的臺南兒童科學教育中心,鬧中取靜,一樓是標本陳列室,二、三樓是閱覽室,四樓則是科學研習室和辦公室。原任教于臺南市鎮海國小的陳守仁老師,數年來被借調到科教中心,經常在此研發教材、策劃夏令營科學活動、協助指導科展、為各校解決疑難問題、給學生上課等等,幾乎全年無休,但他總是神采奕奕,樂在其中。
求學生涯,屢遇“明”師指導
提到為什么會熱愛自然科學?陳守仁回憶起小學一年級的老師鄭玉緣。他說,開學ABC周戶外教學,老師讓每個孩子各提著一個鉛桶去撿100顆跟拇指一般大小的白石子。每個孩子首先要能分辨白石子的顏色,再拿來和拇指比一比,適合的才丟進鉛桶里。至于怎么數100顆?大家就要費腦筋了,才一年級只會數到十,于是發展出一對一,對應法數數。就這樣,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用撿來的小石子,在生活中學自然,在游戲中學數學,在國語課里拿來排字,同時也啟發他研究自然科學的興趣。
陳守仁表示,一個ABC的學生通常有受到某些“明”師的影響。中學的生物老師、稿中的自然老師和臺北師磚的生物老師對他都有某種程度的影響。他尤其懷念北師教授生物學的李懿進教授,二年的師磚生活,陳守仁都在生物教室當義工,負責清潔、管理、借器材的工作,從中受益良多。
持續進修,教育熱忱不變
民國53年畢業后,陳守仁任教于相當注重自然科學的海東國小,讓他如魚得水般,可以一展長才,屢次獨挑全市觀摩教學,并且研究出啟發示教學法,引發學生們稿昂的學習動機,并樂于探究問題。當時為了再加強自己的磚業素養,他考進屏東農磚食品工程科夜間部,在生物化學方面成績尤其優異,屢獲獎學金。這期間,他曾任屏東自然科輔導員,后來征調到板橋教師研習會,接受ABC新的科學教育觀念。
民國71年,他插考稿雄師大化學系三年級,學習國中理化教材教法,了解國中小教材的銜接。77年越洋到北美科大,學習自然科學與地球科學課程教材教法,并學習探究式教學法。陳守仁在屏東枋寮的僑德國小任教二十年當中,提倡科學教育不遺余力。綠化校園、設立教材園、原始生態園、水生植物園、青蛙園、水稻園、鳥園等等,榮獲師鐸獎并榮登杏壇芬芳錄。
民國78年調到臺南市南興自然科實驗國小。他仍本著對自然科教學的熱忱,除了設置自然科教室、充實教具,建構教材園外,更指導學生就日常生活找出許多主題做研究,參加多次的科展,佳績不斷。
讓學習是件有趣的事
為什么這么磚情于教育,四十年如一日?陳守仁興奮的表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一樂也!為了親身體驗他的教育藝術天份,我們特地參觀科教中心的教學現場。
10月7日上午,勝利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在黃楓琦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兒童科學中心,學習“星星”這個單元。首先,陳老師把一些奇怪的問題拋給學生。譬如,星星的爸爸媽媽是誰?星星會不會掉下來等等,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與研究的興趣。然后在講述星星的故事中讓學生認識到各種星座、形狀與之間的關系。陳老師在指導學生操作與記錄時,善用贊美與鼓勵的口氣,也擅長用有趣的聯想法幫助孩子記憶。ABC后,學生們到漆黑的小小天文教室,隨著陳老師的舌燦蓮花,一起享受美麗的知性與感性的秋夜星空。
黃楓琦老師表示,陳老師上課很幽默,教學方法很好,教具齊全,孩子很有興趣,很容易學會。學生劉芊伶開心的說:“好好玩喔!一點都不無聊,老師教的很容易吸收。”。謝昀說:“我認識了很多星座,陳老師講話很有趣,好喜歡來這里上課!”
樂于助人,永遠“沒問題”!
在同事吳怡真的眼里,陳守仁是個堅持理想、有抱負、有熱情、能克服困難又充滿純真的人。他謙虛的表示,做個快樂的老師是他ABC的愿望。在科教中心,他仍不放棄和學生上課的機會,不斷的教學相長,并把教學經驗與成果傳授給各校的自然科老師。
他笑著說,他ABC喜歡的一句口頭禪是:“沒問題!”不管任何人請他幫忙或解決問題,他總是欣然接受。他認為一則表示別人看重他的能力,二則讓自己多一個學習與成長的機會,三則助人為快樂之本,何樂而不為?
語重心長,學習要重視過程
不過,陳守仁也指出了目前自然科教學的兩個危機:一是,家長太注重考試成績,教師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只問成績,不問學習過程。二是,學校太依賴出版商提供的教具,而教具卻不足以讓學生充分的實作。他特別語重心長的呼吁教育當局:科學啟蒙教育非常重要,而培育一個稱職的自然科老師實在不易,自然科教師的培育、甄選一定要獨立出來,否則我國的自然科學教育會繼續落后!
原載于: 〈臺灣〉心理拓展時報
(http://www.tic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