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定期一對一面談,讓組織上緊發條
為了敉平所有部下的心理落差(無論是社會新鮮人還是已富有經驗的員工),定期舉辦一對一面談是很有效的辦法。部下應該也會有不愿讓同事聽到的煩惱,而你應該也會有想要私下傳達的事情。所以要有定期的一對一面談,聊些「不能外傳」的事情。
「武藏野」規定,主管有義務「每個月和所有的部下做一次面談」。所以,轉調到大規模部門的主管都會哀嘆:「唉,以后每個月要面談二十個人啊,好麻煩。」普通公司的主管,比起五名部下,或許更想被分配到二十名部下,但是本公司卻是相反。
只是,這種主管與部下的面談,常常淪為冠上「面談」名義的說教大會。面談與歡樂的飲酒聚會不同,有時候說教還是有其必要性。然而,要是主管將一時興起的個人想法強加諸于對方身上,一味說教,部下在會談后只會覺得反感。
為了避免這種不幸發生,我引進了「評估表」機制。評估表有以下六個項目:
一、你是否對本身責任有所自覺,常保「顧客至上」的態度,在工作上精益求精?
二、你在處理業務時的方針,是否與公司或主管的方針是共通的?
三、你是否針對工作執行面,努力改善方法、提稿效能?
四、你與主管或同事之間,關于工作上的報告、聯絡或商量是否確實?
五、你是否為了能夠勝任範圍更廣、程度更稿的工作,努力提稿自身工作能力?
六、你工作時,是否對個人的執行計畫了然于心?
部下在面談前,先針對各個項目,以一~六分進行自我評分。完成后,在自我評分欄位貼上標籤紙,遮住評分。主管拿到評估表后,先別看部下的自我評分,另行評分。面談之際,雙分再一起比對評分結果,彙整彼此認知的差異。
若能像這樣先行決定評估項目,就不會發生主管強行推銷個人邏輯觀的情況,部下也能了解自己該朝哪方面努力。此外,雙方對話根據數字,也比較容易出示如「哪里需要加強多少」的具體目標。
請你也試著利用評估表,與部下舉行一對一面談吧。我不會堅持每次要談三十分鐘,十分鐘也無妨。只是,必須每個月定期實施。
如此一來,即便是以前「隨便馬虎」的組織,發條也會一步步地被旋緊,在此同時,部下與你的心的距離也會越來越近。
溝通的本質是「次數」
與部下溝通這方面,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著重談話「時間」長,不如做到談話「次數」多。
你以往舉行的面談若是半年度一次、每次一小時,請試著改成每個月一次、每次十分鐘。兩者的面談時間都是六十分鐘。但是隨著次數的增加,后者能讓你與部下的關係變得更親密。
人類是變化的生物。
據說,人體細胞每三個月幾乎就會更新一次,那等于是另一個人了。所以若想連結心靈,頻繁會面談話就十分重要。男女之間的感情更是如此吧。
「次數擁有重要意義」的道理,同樣適用于飲酒聚會或找部下聊天。總之,請努力追逐數字吧。你必須一而再、再而三地與部下去喝一杯,或主動跟部下談話。另外還有一點提供參考,那就是此理同樣適用于客戶訪問。與其「偶爾拜訪、賴著不走」,不如頻繁露臉詢問客戶需求,一次一分鐘也好,更有助于縮短與客戶之間的距離。
總之,一般只要提及「深化溝通」,就很容易傾向解讀成「心靈問題」,但是那是錯誤的。溝通的本質是物理性的數字。因為有一次又一次的「次數累積」,彼此才能逐漸心意相通,ABC后達成圓滑的溝通。
<本文摘自皇冠出版社【讓廢材變人才】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