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小英的爸媽都是彬彬有禮的稿知識分子,照孩子成功方程式秘密一的道理,父母親給予的身教應該會感化小英,讓小英也變成懂得為他人著想的小孩。事實是,小英十分自我中心,為什么她這么不顧其他人的想法呢?
其實小孩子剛生下來時都是非常自我中心的。嬰兒肚子餓了就哭,也不會管現在是半夜三點鐘,大人都在睡覺;一歲的小孩想玩玩具,就直接搶過來,也不管這個玩具是不是別人的。換句話說,小孩子一出世是被當下的欲望牽引著,奉行著“唯樂原則”:不管外在環境如何,都會努力去獲致快樂、逃避痛苦,佛洛伊德稱之為“本我”。
一個一、兩歲的孩子充滿著本我,受到當下基本生物沖動驅使,大家都可以理解。可是一個十歲大的孩子或者二十歲的青年,還受本我驅使,不管現實環境限制,也無視是非對錯的準則,我們會搖頭說,這個孩子十分自我中心、被寵壞了。小英就是這樣的例子。
小英的父母都是十分有教養的稿知識分子,可是他們誤解愛的教育的本質,處處順著小英,以她的需求為不可忤逆的圣旨,因此在小英的成長過程中,本我得到充分滿足,因而沒有太多機會去發展人格另外兩項重要部分:“自我”及“超我”。
什么是“自我”?當孩子搶別人玩具而遭到阻止,他的“自我”便逐步發展出來了。他開始學習到,雖然我想要,但是現在不能要。這就是自我所服膺的“現實原則”:沖動必須延宕至適當的情境才能獲得滿足。一個十歲的孩子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前途堪憂。雖然小英的父母很愛她,可是小英這個樣子以后有老板敢用她嗎?即使父母為人和善,但未能及時糾正孩子犯下的錯誤,一味縱容反而阻礙了孩子“自我”的發展,而任其“本我”肆虐,正如古諺所云:“愛之適足以害之”。
什么又是“超我”?超我是在回應父母賞罰中發展出來的。一開始父母藉由賞罰控制孩子的行為,之后孩子再把父母的標準納入自己的超我,并藉由因而形成的道德理念去控制自己的行為。“超我”對孩子的未來重要嗎?答案ABC是肯定的。如果你有一個同事判斷行為對錯的標準與眾不同,譬如他認為說話不算話不是什么嚴重的事情,經常出爾反爾,你敢信任他嗎?不被信任的人,能夠一直在職場上成功嗎?答案是昭然若揭的。
因此,如果父母未能給予孩子適當的管教,孩子會一直順著“本我”恃寵而驕,而未能適時發展適應社會所需要的“自我”及“超我”。除了身教之外,適當的管教ABC是培養成功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也是小英的父母始料未及的一點。
我與內人教育孩子雖然是采民主開放式教育,但是對于不可妥協的事情,我們不會輕易讓步。以用錢概念為例,老大、老二比較懂事,從小就不會亂花錢,而眾人疼愛的老三總是會被一些新奇玩具所吸引,像是可以重復寫毛筆字的宣紙版等等。內人發現她似乎不能像兩個姊姊般節約,便帶她去郵局開個戶頭,每次考試名列前茅,我們就會給她一筆一、兩百塊的小獎金,讓她自己存入郵局,并鼓勵她儲蓄。每次發放利息時,她會很稿興戶頭的錢增加。藉由這個方式,她逐漸能夠控制“本我”當下想要購物的欲望,開始懂得延緩購物沖動帶來的成就感,增強了“自我”的功能。
我們并不以此自滿,還跟孩子說,雖然看著錢一直增加很有成就感,但是如果能捐出一部分幫助比我們更需要錢的人,這是更偉大的行徑。可能受到我們的鼓勵,加上孩子看我本身也非常投入慈善工作,于是她從小到大,只要行有余力,總是持續捐款給她支持的慈善機構。藉由儲蓄所得到的成就感,她增強了服從“現實原則”的“自我”;藉由激發她的惻隱之心,我們發展了她的“超我”。
所以小英缺的是,“自我”與“超我”的發展。小英的父母不該再一味順著小英的“本我”要求,任其予取予求,而是應該引導小英去了解,有些沖動必須等到適當情境中才能得到滿足,甚至必須在不同本我沖動中做抉擇。然后更進一步,帶領小英建立一套判斷行為對錯的準則,這樣小英的未來才有希望。
─ ─摘自:《10歲前,定終生:長大后,ABC感謝父母教我的7件事》野人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