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孩子,在家里難道沒受過教養訓練嗎?事實并非如此。他們的媽媽總是對著孩子嘮叨:“要這樣做”、“要那樣做”。
已上幼兒園的R小弟,每天被媽媽這樣嘮叨: “快點去洗臉!”、“快點換衣服!”、“快點吃早餐!” R小弟的媽媽在公司上班,所以每天早上都與時間賽跑。除了整理自己的衣著儀容,還要忙著做早餐、送孩子去幼稚園……雖然媽媽也知道不該一直催促R小弟,但還是忍不住數次脫口而出,叫孩子快點。
四歲的O小弟個性溫吞,不論游戲或吃飯,都非常慢條斯理。 一天,他吃東西不小心,把牛奶打翻了,于是媽媽說: “啊,怎么又把牛奶打翻了!你真是一個糊涂蛋……”然后繼續嘮叨:“快點去拿抹布擦干凈。你啊!真是壞毛病。你沒喝到牛奶,塌塌米喝到了怎么辦?還好塌塌米喝了不會長大,可是你看!牛奶會發臭,擦的時候要更用力些。你這個呆瓜!”
對O小弟的媽媽來說,你并不想說出O小弟是“呆瓜”的話,可是,因為心情焦急,以致口不擇言,說出這番話。
五歲的M小弟通常一到八點半,就要整理床鋪、準備睡覺。可是,每天晚上都會聽到媽媽這樣說: “來,整理一下!”、“來,刷牙!”、“來,換睡衣!” M小弟生氣地頂嘴: “不要說了啦!我正想這么做嘛……” 玩在興頭上的孩子,總是把時間忘得一干二凈。M小弟也知道,八點半必須準備上床睡覺,可是忘記留意時間,才被媽媽這樣說。
以前,曾有人對育兒感到不順心的媽媽,錄制一天生活作息的錄音帶。這些媽媽聽到自己對孩子氣急敗壞的聲音,對“原來自己這么嘮叨”感到驚訝不已,從而開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在媽媽的心里,似乎潛藏有一種依賴性的想法:“對自己的孩子這么說,應該沒關系吧!”而這種想法,不知不覺中讓媽媽的言語變得粗暴。
不代勞、不出主意而在一旁守護孩子,并不比動口責罵來得容易。嘮嘮叨叨是沒辦法教好小孩的。與其不由分說地責罵他,不如多說些讓他自動自發的話,譬如說:“游戲結束了嗎?”、“差不多該準備上床啰!”等等。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社《放手吧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http://www.tic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