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的世界中,仿佛不太需要用到大腦,一如俄國的心理學家巴伏諾夫的制約作用一樣,只需要學會一個刺激一個反應即可,至于什么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就不用過問了。
父母單純的相信:“三十多歲的自己,不論從那一個角度來說,都比孩子勝過好幾倍,由他們決定人生,當然比孩子稿明多了。”
他們用“過橋也比你吃鹽多”,來驗證這樣的理念。
于是這一代的父母,成了操縱孩子的魔手。
我們的孩子,成為穿梭在英語班、繪畫班、電腦班、心算班、音樂班、科學班的“太空人”。
父母相信,這樣才足以培養出出類拔萃的龍中。
可惜,孩子卻不這么認為,他們只想好好演他自己,如果可以讓他們“走在溪中”、“玩在兒童樂園”、“讀在漫畫書”、“唱在兒童音樂帶”,那將是圓滿的夢,他們甚至期盼與龍貓、恐龍長相廝守,然而父母的答案往往是:“作夢”。
這樣的想法,成就了這樣的例子:他是一名醫師,但也是精神病院中的病人,他是父母“魔鬼訓練營”中訓練出來的佳作,表面上看來,他成就了一種育兒神話,事實上卻是一種扼殺。父母的強逼,讓他勉強攀登顛峰,但“精神病院”才是他“永續經營”的地方,他跳不開這樣的魔咒。
如果我們的孩子與生俱來就有所謂的“生存武功”那么我會告訴你,每一個孩子都有修習不同武功的底子,適合練劍的,不見得適合練拳;適合柔功的,不一定可以練就硬功夫。
超人只是小說家的囈語,或者漫畫家的幻想。
你的孩子不可能事事全能,物物ABC。
讓他只演一個適合自己的角色吧!漫畫家、科學家、水電工、歌唱家,各有一片天空,只要能把自己演好的人,就是成功者,別老寄望他成為一個人人欽羨的超級強人。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
(http://www.tic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