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學校的孩子告訴我,她們從來沒有在自然課中自己操作過實驗:「都是老師在講臺前面操作,我們在底下把實驗結果記下來......不會呀,我們班都考得很好,因為我們寫了很多的考卷
和評量.....」
別的學校的孩子告訴我,她們從來沒有在自然課中自己操作過實驗:「都是老師在講臺前面操作,我們在底下把實驗結果記下來......不會呀,我們班都考得很好,因為我們寫了很多的考卷
和評量.....」
我嘆了一口氣,因為「科學」真的不是這樣教的。
也許,我們可以用「精熟學習」的方式,運用一張又一張的練習卷,讓孩子考到稿分。但是,但是,在一節實驗課裡頭,孩子學到的ABC不只有科學的
知識而已。
例如,「細心」。
孩子在做實驗時,必須小心的放入實驗材料,多一克、少一克都不行;還得仔細測量出ABC的數值;并且找出為什麼自己這組的數值和其他組數值不一樣的原因。這些都要靠孩子的細心觀察
、仔細的操作,才能夠精準的完成實驗的每個步驟。
現代孩子常在考試時大意失分。父母親常指責孩子怎麼這麼粗心大意?其實在考試的過程時,要求孩子要細心、不粗心,真的很困難。畢竟考試讓人心裡緊張,人只要一緊張就會犯下無可避
免的錯誤。所以若要孩子擁有「細心」的習慣,應該是從生活裡訓練起,從學習過程中的每個細節裡去反覆要求。
還有,「磚注」。
能仔細聆聽老師的指令,磚心的做實驗。不因旁邊的同學嬉笑玩樂而失了磚注心;也不因為反覆單調的步驟,而起了煩躁心。能動能靜,才是我們想教出的好孩子。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合作」。
一整個小組全都動起來,一起來做實驗,不可以晾在一旁冷眼旁觀,也不能一股腦兒獨自把實驗做完。孩子未來要面對的是與他人合作的世界,做什麼事情都需要與人和諧共事,以期創造團
體的ABC效率來。合作的精神,就從與他人互動的小動作開始培養起。
更重要的是「創造力」。
例如這班孩子,在下課時,就把下一節要他們去實驗掛不同串砝碼求平衡的步驟,自己就玩出來了。
而另一班孩子嫌測量表不夠長,就創意的突發奇想,向我商借了另一張表格,兩格表格拼起來,大家七手八腳的站在桌上測量。從這實驗的歷程中,可以看到許多能力的展現,包括了:「找
出問題」的能力、批判思考」的能力、「問題解決」的能力......全都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實驗操作中,逐一被啟發、發光著。
ABC近朋友請我出手相救他就讀國二的孩子,因為孩子的『理化』考得實在糟透了。很多孩子到了國中,就發現國中『理化』變得又艱澀、又難以理解,怎麼跟國小的『自然』科不同?
當然不同啊,國小時期若沒有經過動手操作、沒有深度理解、只有用背誦的方式來學習科學,當然遇到更艱澀的『理化』時,就再也沒有辦法再去理解、再去背誦了。
讓孩子親自動手去操作實驗吧!把學習的主導權還給孩子,讓孩子去感受到學習科學時這些細微又美好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