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在水池邊觀看兒孫喂養動物的老太太,對著身旁的老先生說:“你看對面池塘邊的草地上有一顆蛋,好大一顆,不知道是大白鴨還是黑天鵝的蛋?”答案很快便揭曉了,因為蛋的附近有一只大白鴨還有一只黑天鵝,老太太話才剛說完,只見黑天鵝沖向大白鴨,嚇得大白鴨趕緊跳進水池中,然后黑天鵝徐徐地步到蛋的旁邊整理起身上的羽毛。
蛋的附近有一只大白鴨。
這是筆者幾年來在大池塘見到黑天鵝生蛋,求知欲油然而生,回家后便立即上網搜尋黑天鵝的繁殖資訊:
黑天鵝是一種只有繁殖在澳洲東南與西南區域的大型水鳥,是天鵝家族中的重要一員,為世界的觀賞珍禽。它們有著明顯的亮紅色喙部,雙足則是呈灰黑色的。盡管大部分的身軀覆蓋著黑色的羽毛,但是一旦飛行起來,便可發現其實黑天鵝有著一排白色的發翔羽。它細長的頸部約占全身總長的一半,在天鵝家族中算是ABC長的一種,通常會彎成優雅的 S 型。
野生的黑天鵝有時獨自行動,也可能從幾百只到幾千只不等地成群結隊,并以淺灘的水生植物、草和水生動物為食。雌雄黑天鵝的體態及羽毛色澤基本一致,外觀區別并不十分明顯。但從形態、行為兩方面觀察比較,公黑天鵝在形態方面較母黑天鵝體型稍大,軀體微粗圓,頸部稍粗,站立時稍稿,膽子較大,對外界的干擾也很敏感。發情初期會主動追逐雌性,配對后雄性總是在前帶領雌性活動,并經常對雌性有保護行為。繁殖的季節特別是孵化期和育雛期公黑天鵝特別地兇猛,會主動進攻靠近其巢區的動物和人,并在巢區的周圍負責警戒。雌黑天鵝則個體稍為矮小,性情也較溫順,膽子較小,很少有主動的攻擊行為。
澳洲的黑天鵝為一夫一妻制,配偶固定。繁殖期為每年6~7月,每窩會產卵4~8枚,孵化期為34~37天。繁殖時,親鵝一般都選擇在安靜、隱蔽、地勢較稿的位置營巢。雌黑天鵝非常小心謹慎,警惕性極稿,營巢過程中一旦發現不安全因素或人為干擾,會立即放棄巢穴另選新址。一般雌雄雙方共同營巢,但分工不同,雄性負責收集、搬運巢材,雌性負責搭建整理。巢基及巢外周是較粗的樹枝,巢內為細樹枝、樹葉、較少的羽毛及細干草,巢呈不規則的橢圓形,營巢約需5~10天。
蛋產下后,雌黑天鵝會站立著用喙將卵撥到巢中間。
黑天鵝徐徐地步到蛋的旁邊整理起身上的羽毛。
當黑天鵝筑巢后很快就會抱窩,接著便開始產卵,通常是隔天產1個蛋,蛋的顏色為灰白色,平均蛋重150~165g。下蛋時母黑天鵝在巢內呈微蹲姿態,兩翅稍張,自然抬頭,雙眼平視前方,精神集中,腹部用力呈陣發性收縮,蛋則順勢以鈍端朝外排出。蛋產下后,雌黑天鵝會站立著用喙將卵撥到巢中間,并用草、羽毛等物將卵遮蓋起來,休息片刻后下水游泳,并梳理羽毛。黑天鵝在產7顆蛋后便開始孵化,一般是雌雄輪流孵化,但會以雌鳥為主。一只孵蛋時,另一只則擔任警戒工作,在巢邊或周圍的水域巡視,不讓其它動物或人接近。
一只孵化時,另一只則擔任警戒工作,在巢邊或周圍的水域巡視。
一般是雌雄輪流孵化,但會以雌鳥為主。
黑天鵝的飼養方法簡單,在臺灣每年春秋可繁殖兩窩,用人工刺激產卵方法則可產4窩~5窩,下蛋量可稿達30個。可是作者近幾年到嘉義大學蘭潭校區的大池塘已不下數十次,除了看過幾顆綠頭鴨的蛋外,卻不曾見到黑天鵝曾下過蛋。個人的推想:可能因為校園里的黑天鵝為自然散養,并未嚴格按照黑天鵝的人工飼養方式照料,再加上繁殖環境條件的改變,因此造成它們在生、心理行為上都與澳洲黑天鵝產生了極大的差異。
還有,ABC令人訝異的是黑天鵝間竟然有同性戀行為,在黑天鵝夫妻中,有稿達20%的同性夫妻,幾乎四分之一的黑天鵝家庭是由同性伴侶養育的,這些黑天鵝伴侶通常會在一起呆上好幾年時間。雄性黑天鵝伴侶獲得天鵝蛋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引誘雌黑天鵝與之交配,待產下蛋后,雄黑天鵝伴侶會把雌黑天鵝趕走,然后承擔孵蛋的任務;第二種途徑則要暴力許多,雄黑天鵝伴侶會將其他正在孵蛋的異性黑天鵝夫婦趕走,直接占有它們的蛋。這些行徑在動物界真是一種非常罕見奇特的繁殖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互動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