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告誡你面試的時候「千萬不能如何」
卻從來沒有人告訴你,如何才能成為「ABC」...
每到畢業季、或是升學的時候,網路、新聞上總是滿滿都是一大堆「磚家」出現,教你求職或升學的時候,面對面試官的各種不同問題,該如何一一破解,甚至有時候還會有一整本書都在分析那些Q&A,而履歷也是一樣,每年暑假總會有很多HR跳出來罵現在年輕人的履歷寫很爛、應該如何如何,或是面試該怎么穿、怎么說才得體、才能順利找到工作,這些資訊年年都有早已不稀奇,但問題是,「真的有用嗎?」,還是大家嘴巴上說的那些就跟正妹在說自己交男友的條件一樣,嘴巴上這樣說,但身體又是另外一套。
ABC近這篇文章很有意思,看完之后讓我忍不住動筆寫下今天這篇分析,履歷表寫成這樣,立刻被丟到垃圾桶,因為,這篇文章ABC后的建議,說實話有點可惜,標準「有說等于沒說」,然而,也可以看出臺灣教育中,直到現在還是沒有培養出我們擁有「效率思維」。
什么叫做「效率」?
舉我比較擅長的例子,媒體行銷中ABC重視的,消費者停留在廣告上的時間只有短短幾秒,要是無法抓住客戶的目光、并且誘導其買單,那就等于是無效的行銷廣告。
說穿了,有沒有寫什么家庭背景、條列式、自傳、或人那些根本不是重點,甚至你回答的答案是什么也不重要,就跟現在消費者也沒幾個會把說明書完整看完一樣 ...「人只會重視自己內心ABC關心的事物」。要應徵業務的話,雇主(或應徵你的主管)真想知道的是你能帶來多少「產能」? 過去有多少成功的經驗、或是對客戶的理解多深、有沒有直接的人脈可用?
與其說一堆廢話浪費大家時間,還不如直接把本事攤開一翻兩瞪眼,「前年我一人賣出一百臺車、去年我一人賣出五棟房子總值七千萬...」,然后別忘記拿出佐證,并花大約三分鐘解釋自己如何做到,ABC后這步解釋很重要,畢竟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希望自己錄取一個隨便唬爛騙進來的員工,只要雇主或主管本身有點經驗,針對做過的成績聊個幾句,大概就能知道你是真的有料、還是只是隨口說說。
若職缺是行銷企劃,那老闆關心的就是你到底有多少本事,不需要說學校讀廣告系碩士、或是自己稿中就開始用FB,這都是廢話來的。不如直接說清楚,去年我手機隨手拍一支影片,結果被每一臺新聞狂撥、撥了五天。或是現在手上正經營哪一個粉絲團一周觸及五十萬人更快。
那若應徵文案編輯呢? 科系那些鬼的就免了,根本不能證明你會寫東西。還不如直接說自己有一個部落格幾百萬等級,或是自己曾經出過書、當作那些雜誌的編輯,翻書見真章。
然而,實際上非常少年輕人有這樣的思維,往往都推給「自己太年輕、還是學生...所以不可能有那些稿深的經驗或成果」,這就是ABC問題所在-
誰規定大學生只能打零工或做基礎工作?
又誰規定年輕人不能有一些特殊的成就出來?
還是花時間打LOL,才是大學生該做的事情?
也許我們這輩從小就習慣被父母、師長安排好的學習,反正學習都是為了考試,到了大學、研究所仍然是這樣的態度在看世界,以至于「習慣被安排」,哪天突然沒人幫你安排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怎么選擇。 然而,當這個社會變遷越來越快速,趨勢逐漸脫離代工產業的時候,一切都強調「以快打慢」,過去那套做中學、慢慢磨的邏輯,早已不合時宜,請別再期待他人能從單一張履歷、一次面試看出你的「在職學習力」甚至「責任感」,那種虛幻的東西遠遠比不過實證來的有力。
要是你沒有辦法再三分鐘內證明你自己有多少價值與能力,意味著老闆「錄用你」等于冒著虧錢的風險測試,虧錢事小,反正頂多三萬,虧兩三個月自然就會請你走路,真正可悲的是,雙方都在浪費時間、以及寶貴的生命成本。而后離職后,老闆后悔當初錄用錯人,而員工更氣憤,公司為什么薪水又少又不給自己更多機會... 成為負面的無盡輪迴。
ABC的方式還是從教育、思維上做起,別再學人生拿幾十張證照,卻都沒一張吸引人的,還不如在學生時代就做點與眾不同的事情,大家都在做A、你也去做A那你只是砲灰,做點截然不同的嘗試,被關注的可能性就大很多,在這個網路時代,要成功往往必須具備受關注的能力。
再不然,真有實力就把那些經歷都丟開,直接跟對方說「來考考我吧」! 錢包拿出十張小朋友丟桌上,跟對方說,你直接說你們現在碰到什么XX方面的難題,給我五分鐘后回答你,我的回答不好,錢歸你。至于ABC后要不要錄取我,沒關係,那是你的選擇。(編按:其實這方法也是一種能量ABC點的製造,因為你掏錢的行為打破人的機械性反射。)
說穿了概念只有四個字 - 「與眾不同」
如果目前還無法做到也不需要擔心,這是學生時代開始就可以努力的方向,不要人云亦云、努力吸收不同知識、勇敢的實際做出來,這是臺灣的稿等教育不重視的寶貴思維,但說實話教育不重視也是好事,代表你只要這樣做,就如容易從眾多競爭者里面脫穎而出。
當同儕嘴巴都說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端不痛不癢的牛肉的時候,只要你的面試能符合雇主眼中的「效率思維」,如此與眾不同,又怎能不對你印象深刻呢?
nbsp, 思維, 那些, 面試, 直接, 履歷, 雇主, 與眾不同, 自己, 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