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陳彥玲教授:
小孩子有的時候有下床氣,不知道您有沒有聽過。我昨天早上出門就遇到一個下床氣的幼稚園的小朋友,這小女孩是我們鄰居的孩子,我坐電梯下樓的時候,她父母帶著她也上了電梯。當時這小女孩的態度很差,她父母就責怪、批評她沒有禮貌。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是學不到方法的,她只知道不能這樣,可是她就是沒有方法去做到更好的態度,更好的那個樣子,所以就維持這樣啰。可是她不但沒有從大人那到好的方法,反而還學到了一個更負面的指責的方式。
那小女孩滿臉很不稿興的樣子,這時,我蹲下來對她說:“啊呀,這么可愛的孩子,看起來你大概沒有睡飽,對嗎?”她用眼睛喵了我一下。表示沒有拒絕我對她的理解,也表示她接受我對她的贊美,她是個可愛的孩子。
我說:“你好漂亮呢,我發現如果你的嘴角像阿姨一樣的話,你就會更漂亮啰。”
我笑給她看,她馬上就學會了,跟著笑起來了,因為這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她的父母在旁邊也跟著笑了,大家都很開心起來了。
現在說這兩歲十個月女孩,她還在那個擬人化的那個階段,什么是擬人化:就像她的衣服也像個人一樣,其實她的手跟腳都等于是個人一樣。除非她很不喜歡那個學校,除非她不喜歡去上學,否則她就是很單純的沒睡醒或沒睡飽的那種瞎淘氣,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很開心的拿著她的衣服,或者在前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先把衣服給選好,將那衣服擬人化,將她比喻她的朋友,代替那個衣服來說話。
比如裝作是衣服跟小孩說:我們現在去上學了,我現在到你的身上去了,然后你的手要穿過這個隧道了,“你看,衣服好稿興的跟著你要出門了,衣服說:‘小公主,你好漂亮喔,你的學校有好多好玩的東西和要好的朋友,我好希望能到你的身上,跟你到學校去玩呢。我可想念學校的小明呢,猜猜看,小明今天要穿哪件衣服要來跟我玩呢?....’”對孩子用編故事的方式要比訓話的效果來的好的多,既輕松創意又有效果,何樂而不為呢?這樣去跟她對話,這時孩子就會順著你了。
當然,功夫是練出來的,耐性是磨出來的,所以在生活當中她已經習慣那樣的語言和那樣的模式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再用那個方法,就水到渠成了。因此,這個好方法也不能只有在出門時才用上,平常的吃飯、洗澡、收玩具等等的事情,都可以用這些擬人化的對話來跟孩子互動,會有很不錯的效果,相對的也會有明顯的幫助父母控制情緒、增加幽默感,讓平淡的家居生活增色不少。
然而,如果是因為孩子懼怕上學或學校有什么讓他困擾的事情,就另當別論,得將困擾上學的原因找出來了。@*
(編者注:陳彥玲教授在完成臺灣大學醫學碩士學位之后到美國攻讀兒童發展、資優教育和整體心理學博士,近20年的教育經驗,擅長人際溝通、正向思維訓練與心理療愈,其服務范圍跨中、日、臺、美、澳、香港、東南亞和歐洲。其演講錄影獲得臺灣政府典藏,現任美國心身醫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