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職場打拚多年,我一直覺得能做上三十五年就相當滿足。想不到湊巧地,踏入第三十五年,身體就出現毛病。」Betty(化名)于2009年年底確診患上肺腺癌。
「我一向甚少生病,飲食健康,我和家人亦不吸煙,從沒想過自己會患上肺癌,所以確診的一刻,感覺毫不真實,我未能即時消化這個事實。」
肺癌可以分為小細胞癌及非小細胞癌,在非小細胞癌當中,主要類型為肺腺癌,另外有少部分屬于大細胞癌。香港每年有近四千宗肺癌新癥,當中一半以上屬于肺腺癌,雖然吸煙與否,都會有機會患上肺腺癌,但事實上,九成以上非吸煙的肺癌病人,患的都是肺腺癌。
早期難以察覺
由于肺部面積相當大,病人于患病初期較難察覺細小腫瘤的存在,因此大部分病人待至腫瘤擴大,并侵佔附近器官,如肺膜及氣管等,繼而出現病徵,才發現患上肺癌。
經過詳細的檢查之后,Betty的右上肺證實長有一個2.5公分大的腫瘤,幸而肺部未有腫大或出現活躍性淋巴結,即是腫瘤未有擴散,醫生隨即為她安排進行腫瘤切除手術。
與其他肺癌一樣,肺腺癌如屬早期,通常會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務求把病癥根治。由于現時微創手術已相當成熟,只需通過三個小切口,就足以把腫瘤及肺葉切除,病人復原時間既大幅縮短,併發癥亦相對較少。
Betty透過微創手術,成功切除腫瘤及右下肺葉,可是經過檢驗后,卻發現她的腫瘤出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這可說是肺腺癌的「驅動基因」,因為腫瘤就是依靠「EGFR突變」產生及生長。
EGFR突變
醫學界對其成因至今仍未有定論,只知道非吸煙的肺腺癌患者當中,大約一半人出現「EGFR突變」。
「得到這個病,ABC怕是家人為我擔心,特別是父母,他們年事已稿,恐怕受不了打擊,所以我決定向雙親隱瞞病情。即使入院期間適逢冬至,我亦只好向醫院請假外出,裝作若無其事與家人『做冬』,吃過晚飯后再返回醫院。」
不幸術后復發
「爸爸于2010年1月離世,我雖然難過但亦感到欣慰,因為爸爸毋須為我擔憂。若當時把病情告訴他,就害他在短短的余生為我掛心了!」
「手術后,我每三個月覆診一次,而每次都會忐忑不安。因為即使切除了腫瘤,肺癌仍有機會復發,我甚至為此害怕得惡夢連連。不幸地,惡夢于2012年5月成真,我的癌病復發,并且已經擴散。」
「2009年確診患癌的時候,我并無想過死亡這回事,因為醫生一直給我信心,讓我知道手術過后便會安然無恙。但到了2012年,當癌病復發,我感覺死亡非常接近。我心裏實在不甘,從沒做過壞事,怎會落得這個結果?」
Betty的主診醫生、臨床腫瘤科醫生張文龍指出,Betty的肺腺癌復發之后,于骨骼、腹腔淋巴結等多個器官,均出了現遠端擴散,因此界定為第四期。由于Betty的腫瘤出現了「EGFR突變」,所以主診醫生放棄使用化療,為她選擇了針對「EGFR突變」這個「靶點」的標靶治療。
患者帶病生存
雖然標靶藥物為Betty帶來不少副作用,例如臉上長瘡、經常拉肚等,但服藥兩個月后,電腦掃描顯示其療效顯著,腫瘤受到抑制,因此Betty繼續以標靶藥物作治療。
中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指出,肺癌的治療于過去十多年出現了很大突破,這病癥已不再是迅速導致死亡的疾病,現時只要為病人找出「靶點」,便可利用標靶治療作尅制。透過標靶治療,肺癌已變成慢性病,即使不能根治,患者仍能帶病生存,更可以正常地生活。「好友都勸我別再勞碌,既無經濟負擔,應好好享受人生。但我仍于2012年7月重新投入工作,因為工作不僅讓時間溜得更快,亦可證明我已經『冇事』,不致呆在家中令家人擔心。」
開心過每一天
現在的Betty平靜樂觀地過著每一天,而在她的心中,只有一個小小的心愿:「即使上天真的要帶走我,也沒有什么遺憾。我只希望自己比媽媽活得長久,至少可以親自送她ABC后一程,別讓她聽到我的不幸消息。」
香港電臺電視部製作癌癥實錄《癌變解碼》,透過八位抗癌勇士的親身經歷,配合深刻細膩的戲劇片段,讓觀眾對八種病發率較稿的癌癥有更詳細認識;同時也帶出癌癥患者心靈上的掙扎及所需要的照顧。節目更邀請磚科醫生介紹癌病的初期徵兆及醫療的趨勢,希望引發大家關注健康,著重癌癥的早期偵測,以防患于未然。節目逢星期三晚上七時,于無綫電視翡翠臺播映;港臺網站tv.rt香港.香港同步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文︰任嘉怡、圖:香港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