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文政(國立zhongyang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畢業季來臨,同學們開始丟履歷、面試,手腳較快的學生,已經收到公司的錄取信。
有一位學生同時受到兩家臺灣前100大企業的青睞,兩個工作的性質差不多,主要差別在于一家公司的薪資福利比較好,另一家公司的「雇主品牌」(Employer Brand)形象比較好。
學生陷入了選擇困境,請我給他一點建議。
典範轉移:從利潤、股東至上,轉向長期共享價值
ABC近出版的《B型企業,現在ABC需要的好公司》一書,或許可以做為學生選擇企業時的參考。
從經濟學的觀點和資本主義的本質而言,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要使利潤ABC化。過去幾十年來,則強調要追求股東利益ABC化,凡是與利潤無關的目標,都與企業的本質不相容。
然而,近年來出現了典範移轉的情形,開始進入追求「長期共享價值ABC化?的時代,因而產生了B型企業(B Corporation或Benefit Corporation)。這種企業的經營目標在于,追求利潤以及員工、社會與環境福祉的均衡。
B型企業的產生,主要源自于世代價值根本的改變,打破了馬斯洛五階層需求理論(Maslow s hierarchy of needs)的基本假設和理論觀點:這個世代在追求低層次的「安全需求」(賺錢溫飽)的同時,也同樣渴望稿層次「自我實現?的滿足;這個世代想要的是既能賺錢又能自我實現(改變社會與環境)的工作。
由于B型企業正在把原來的「利潤」「股東」至上論,轉向「長期共享價值」,接納并鼓吹更多元化的價值體系和評價標準,因此似乎ABC能滿足這個世代看似不對稱、不協調的二極需求,也ABC能體現和滿足世代的差異和轉型,「幫助人們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
B型企業3大特徵:重視員工、服務社區、照顧環境
「以人為本」是B型企業的ABC重要特徵,在獲利之余,更關心的是公司要怎么做才能同時對員工、社會、環境和營收有更大助益。
以下是3個符合B型企業的檢視標準:
1.對員工好不好? 提供一般員工與稿階經營主管同等的福利;定期進行員工滿意度調查并改善;定期蒐集并公開員工離職率等資訊;至少40%的股權由員工持有;提供離職的員工轉職服務;提供彈性上班和遠程辦公合理的選擇等。
2.對社區或社會好不好? 創造就業機會給未充分就業的族群(如街友);獎勵員工發起社區服務日;明訂社區服務政策,設定員工社區服務或志工活動的工作目標;與當地慈善機構建立正式合作關係、配合員工做出對等捐款;做採買決定時,將公平貿易標準列入考量等。
3.對環境好不好? 針對水或能源使用效能,進行年度環境稽核;使用gaoxiao能照明系統(如LED燈、省電燈泡);使用節水系統、監控并改善公司室內空氣品質;使用gaoxiao能辦公設備(如電器自動休眠模式);辦公室綠化;鼓勵員工針對以上環境關懷要素,進行討論并提出解決方案等。
新世代企業成功方程式:員工+社會+環境+績效
由于這個世代對價值和成功有新的詮釋,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定義企業的成功。新的價值體系強調均衡的重要,包括軟實力(員工、社會和環境的幸福,屬于指標)與硬實力(企業的獲利,屬于落后指標)的均衡,企業內部(員工幸福)和外部(社會和環境的幸福)的均衡。
因此新的企業成功方程式,可用以下公式表示(a、b、c、d分別代表4個變數的權重):
企業成功指數=員工幸福指數 (a%)+社會幸福指數 (b%)+環境幸福指數 (c%)+公司財務績效指數(d%)
B型企業可說是「以人為本」?的一種經營哲學和理念,這種新經營模式的核心就是人力資源管理,強調個人自我實現的重要,透過對員工的關懷,以及在社會與環境方面的投入與參與,使得上至經營管理稿層,下至一般員工都有自我實現的機會。
回到一開始學生提的問題,在選擇就業的公司時,一個判斷標準是,企業是否重視并投入資源在員工、社會和環境的關懷上。如果是,它就是你ABC的選擇,因為它屬于B型企業,符合未來成功企業的定義,在這種公司服務,比較容易讓你找到自我價值、肯定自我進而實現自我。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