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文不容易,尤其是對于少數族裔人士而言。為樂施會《看懂、看不懂》展覽訪問少數族裔孩子,我分別向他們發問同一條問題﹕假如明天有中文默書,你會怎樣?他們答——
「希望老師請假。」
「我會話我病咗……」
「唔使溫……因為唔會識。」
「覺得自己好笨……」
孩子為難的神情依然教我歷歷在目,有些小學雞連臉容和身體姿態一併痛苦扭曲,既惹笑又可憐。印象ABC深的是巴基斯坦男孩Zain。他說初小時ABC怕中文,哭過吵過也詐過病,「三年級作文要交五百字,我凈係寫得二百幾字,唔敢返學。」他和班上ABC的同鄉都視中文為大頭痛,還整整一個禮拜因為在堂上說烏都語罰站。我問,你倆會互相幫忙中文功課嗎?「唔係互相幫忙,係互相抄抄。」他坦率地笑說,也不轉彎抹角。
按程度調整要求 提稿自信
但在六年小學生涯中,小子的表現起了重大變化,他把箇中走勢背誦出來,「中文默書一年級零分,二年級二十分,三年級無進步都係二十分,四年級已經有八十分……」究竟四年級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突飛猛進?「ABC堂中文,陳老師嚟到話大家好,然后攞公仔出嚟,話我係陳老師嘅寵物QQ……佢有三個公仔,每次上堂都帶來,就算係罰,畀公仔罰都開心啲。」
原來幾只布偶便把不可能的任務變可能,令這巴基斯坦小子不再討厭中文。而且她發的作文功課不可怕,因為調整了要求,「其他同學要寫一千二百字,我哋(少數族裔學生)寫五百字,我交咗七百二十一個字!陳老師讚我!」他自豪得連字數的個位都牢牢記住了。我請他演繹「明天有中文課」的心情,他眼睛閃亮,打開一張大笑臉。雖然中文程度依然不及華裔同學,但他也懂得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