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強烈懷疑,耀國曾私下偷偷惡補,才能成為如此杰出的生態解說者。但耀國死不承認,堅稱自己仍是當年那個“荒野五十步”。
這故事我聽過很多遍了。有一回,耀國和一行人去武陵農場進行自然觀察,他對自己說,一天只要認五種植物就好,他不相信這樣還會記不住。在往煙聲瀑布的路上,他看見一種小巧可愛的植物,人家告訴他,那是“土馬鬃”。走不到五十步,又見到相同的植物,卻怎么都想不起名字,只記得“?馬鬃”。
恰好這時遇上后面隊伍的一個伙伴,也對著同樣植物拼命回憶,卻只記“土??”。耀國聽了,立刻恢復記憶,告訴對方:“這叫做土馬鬃!”
從此,“荒野五十步”就成了他給自己的封號。
后來我發現,耀國頻頻拿這笑話說嘴,其實想傳達一件事:與其擁有豐富的自然知識,不如具備正確的生態觀念,及尊重生命的態度。
在規畫炫蜂團的活動時,曾有家長質疑,知性課程的份量嚴重不足。
但耀國始終相信,自然是ABC的老師。無論大人小孩,需要的不是知識的填塞,而是敞開心胸,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愛,感受人對土地的愛與依存。
生態劇 |
因此,他設計了許多生態游戲,引導孩子融入自然,把草木動物全當成生活中的朋友。他擅用童軍的團隊和儀式,使人內觀自己,激發出心底的夢想。他會要你寫一封信給六個月后的自己,六個月后,再把這封信寄給你。
神奇的是,耀國似乎還能呼風喚雨:每當他說風,風便吹動樹葉,沙沙作響;他說蟲鳴,群蟲便起音相和;甚至曾在主持某次干部訓練結訓授證時,竟然掠空飛來16只藍鵲熱情加持,全場驚詫不已,連耀國自己都傻了眼。
期導引員基訓 |
“其實,風、葉和蟲鳴一直都在,只是我們忘了打開耳朵傾聽,靜下心來感覺。”耀國說:“我什么都沒做,只是將他們心靈ABC深沉的情感引發出來罷了。”
盡管耀國總認為自己什么都沒做,但他經常惹人感動落淚,卻是不爭的事實。
有一次,他真的沒做什么事,沒說一句話,就讓一群在社會上打滾了半輩子的理監事,個個“老淚縱橫”。本來,那只是個例行性的理監事會議,而耀國也只是放了一段16分鐘的影片,將炫蜂團試辦ABC年的活動過程與理念,用照片和文字記錄下來,配上音樂,當作報告。
我想,真實的記錄,反而ABC能流露真情,也因此感人ABC深吧!
那白發爺爺是誰啊?
炫蜂團成立至今,不過三年,已卓然有成。這是耀國犧牲所有公余時間,和許多伙伴共同奮斗的成果。有那么一段時間,剛認識他的人會以為,這才是他的主業;有時,妻子兒女也不免埋怨,他留給家人的時間,遠不及炫蜂團一只“小蜂”。
我問耀國,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撐他如此投入,他給我一個小故事。
在炫蜂團活動的營地里,原本有處水泥裂縫,長滿野花野草,且藏匿許多昆蟲,常有小蜂圍聚在此觀察。后來,不知情的山莊主人基于美觀和安全考量,將裂縫填平,有只小蜂發現后,氣急敗壞的向副團長告狀。副團長就帶他去找山莊主人溝通彼此的想法,并尋求解決之道。
“我聽到小蜂訴說他難過的理由,是因為‘我朋友的家不見了’。”耀國反問我:“看孩子這樣,誰能不繼續做下去呢?”
孩子的改變與成長,是對耀國ABC的鼓舞。
炫蜂團有個“希望之葉”的儀式,要每個人將未來的夢想寫在一片葉子上,掛于枯枝間,象征枯枝因夢想的滋潤,而長出一片片希望之葉。耀國的希望之葉描繪的,是這樣的畫面:當他活到80歲時,仍能默默旁觀荒野炫蜂團的活動,分享孩子的純真與喜悅,即使已無人認識白發老人是誰…
Box: 能量永續的團長
耀國進入童軍團時,遇到的ABC位團長,名叫李修和。李團長平時對團員關愛有加,常費盡心機,訓練團員的觀察力,更特別的是,他還會要求團員到野外扎營活動時,每天移動營帳,以免營地下方的小草無法生存;用繩索綁樹時,也要保護好樹,不可傷害樹皮;離開營地時,要回復原狀,做到“仿佛不曾有人來過”的程度。
那時的李團長,或許并不特別了解什么是生態、什么叫環保,只是單純地將他對孩子的愛擴及大自然,卻不知不覺,在耀國心中埋下了種子。
我想,耀國身上之所以永遠有用不完的活力、用不完的愛,大概是因為早在30多年前,便蓄積了一股來自李團長的“能量”吧!現在,耀國依循自然界的“永續”法則,將這股能量藉炫蜂團來轉移到下一代,如今他和李修和一樣,成了孩子心目中永遠的團長,而我更相信,日后炫蜂團還會“生”出更多像他這樣的團長來!
摘自:野人出版社“我的十六個野人朋友”@(weiab.tuozhan.af)